五 长征开始10-《超时空航班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“高机全部交给防空营。这阵子常凯申的飞机闹得凶得很,这些飞机喜欢炸我们的运输队,我跟老彭就有这个想法,以运输队为诱饵,打几架飞机下来,只是之前一直忙倒行军,又没得足够的对空武器,害怕打不痛他们。这下子好了,说啥子都要留他几架下来。”总司令说着话,端起桌子上的茶杯喝了一口。又道:“其他轻武器几分军团平分——红一、三军团可以适当多分配一些。迫击炮和炮弹全部加强给后卫的三军团。”

    “全部加强给红三军团?会不会太过了一点?”博古迟疑道。

    “不会!据我们推测,桂军和湘军大约还是会对我们的后卫部队下重手,以求对常凯申有个交代;而红三军团担任后卫任务,势将承受最沉重的打击。如果可以,我觉得应该把其他几个军团的武器——特别是迫击炮——也支援给三军团一部分。”总司令解释道,“我们要争取一次就打得他们害怕。”

    博古点点头,不说话了,自从离开军事三人小组以后,他自知在军队中没了威信(实际上在军队中他一直就没有“威信”,他靠的是马列国际的“权威”^-^),所以涉及军事的问题他都很少开口。刚才才一发问就后悔了。

    “那么,就这么办吧。”主席点点头:“另外,打飞机的事情要尽快落实。这些个苍蝇,嗡嗡嗡的烦死人了。能够拍几个下来,让耳根清净一下,同志们应该也会清爽得多。”

    ————

    至此,这个“分赃会”的事情就开得差不多了,之后一行人又开始讨论起别的问题——主要是沿途收集被服的事情。

    邓发忽然一摆手,示意正在发言的任书记安静。之后,大家就听到一阵脚步声传来,有人正快步向这间会议室走来。

    这太不正常了,镇政府外可是放着警戒的,什么人能够一下子就跑到政府里面来?总理灭掉了灯,邓发拔出手枪,来到了门边。

    片刻后,脚步声来到近前,敲门声和喊声响起:“主席,总理,打扰到你们开会了……不过我有急事!”

    ————

    (还是先说说弩机的事。昨天在龙空有个达人说历史上有出现过三弓弩机,却没有出现过三弦弩机,地效好奇地查了一下,还真有。大约出现在唐宋时期。

    不过从示意图上来看,这种弩只有一根弦,要求一次把三把弓臂都拉开,虽然同样是三弓臂合力,但显然不是一个人能用的。跟地效的设计思路“多次蓄力,一次发出”明显是两种武器。附图。

    不过这也说明,增加蓄力件确实能够增加威力。

    另外,也没有谁规定弩机的蓄力件一定得是弩臂,对不对?既然如此,用弩弦作为蓄力件又有什么不可以呢?对比弓臂,弩弦这个东西要容易制作得多,增加起来也方便,三条弩弦不够,那就上十条。玩过弹弓的人都知道,用摩托车捆扎货物的那种胶皮制作的弹弓力量和弹性有多大,要拉开单一一根就费劲得要死,这要是有个十来条……

    还有一个朋友说,增加弩弦只能增加力量,但对于射程不会有明显帮助。我猜这位朋友大约是想拿胶皮的收缩速率说事儿——但是,如果我把箭支换成全铁制的呢?在初速相当的情况下,同样的铁箭比竹箭重十倍左右,惯性也就大了十倍。射程当然会明显增加,再取消尾羽,换用螺旋槽来制造自旋……)

    “是小……傅?他怎么来了,什么事情这么急?”邓发收好枪,拉开了房门,把这个年轻人迎了进来。

    总理皱皱眉。三周前他跟魏承恭说过,让他不要在长征期间过来(这也是中央的决议);两周之前魏承恭确实没有来,大家还以为他听从了建议;等到一周之前他还是没有来,大家基本就确信他暂时不会来了。

    现在这家伙跑了过来,而且一上来就嚷嚷说什么有急事……是什么样的急事,能让他不顾自身的安危,跑到这边来?

    一时间,大家都紧张起来。

    “什么事,很重要吗?”总理问道。

    魏承恭从身上掏了一个笔记本翻开来,交到总理手上:“总理,能不能通知他?早作准备。”

    总理接过笔记本,上面赫然记载着:

    吉鸿昌,中共党员,1934年11月9日,在天津法租界遭军统特务暗杀受伤,遭工部局逮捕。为置吉鸿昌于死地,宋美龄不遗余力,她拿公款向租界行贿,将吉鸿昌引渡到北平军分会。11月24日,经蒋介石下令,吉鸿昌被杀害于北平陆军监狱,时年39岁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