五 长征开始12-《超时空航班》
第(3/3)页
魏承恭转回头看看,果然,同志们还有精神围着篝火,讲故事、下棋、温习功课什么的。
这是大部队,不像游击队一样害怕小股敌人的偷袭,而这个年代也没有夜间轰炸,所以点篝火很正常。
“才走了这么点儿啊?”魏承恭傻眼了——同时对飞夺泸定桥,以及后来的三十八军的红军的飞毛腿有了比较直观的印象,“你们还真是铁脚板。”
“没什么,我们早就习惯了。”这个战士回答得很随意,“不过,傅先生,要走长路,你还得练呢。眼下我们走得不快,你就跟得这么累,这要是急行军,你非得掉队不可。”
魏承恭点头,这个确实得练——不过也无需刻意去练,反正自己要跟着红军一起跑一万多里,跑完了估计也就练出来了。
只是,这种速度,跟传说中其疾如风的红军可完全是两码事。
————
虽然知道军事指挥这方面自己是绝对插不上手的——一来自己不可能越俎代庖,二来则是因为水平太差(准确地说,该说是没水平^=^)——不过魏承恭依然对于红军的决策很感兴趣。
这也难怪。男孩子么,哪个不向往着指挥千军万马,驰骋沙场,所向披靡?更不用说他还是身处于自己最向往的一支军队之中。
眼下听闻红军的行动如此之慢(其实日行三十公里,按白党军的标准已经不算慢了),虽然知道红军的指挥者都是了不起的军事家,他还是不由得担上了心事:红军不是轻装了吗?为什么还是行动这么慢呢?难道,还要因为行动迟缓,在湘江一役中吃上一个大大的败仗?
“难道是因为我的关系?”
心里头刚一冒出这各念头,魏承恭就知道这不可能:几万人的部队肯定不会因为一个人就放慢行程。就算自己身份特殊,又需要特别照顾,红军大不了也就是给一匹马给自己用。
“那到底是为什么呢?”
他倒是隐约猜出来一个答案,想想也还蛮合理的。不过这只是自己的猜测,是否真的如自己猜想,魏承恭觉得,还是要问一下。
于是烫完脚以后,他就找了个“僻静”地方,把对讲机拿了出来——能回答他这个问题的人,当然是中央的决策者,而这种话题当然不能让战士们听到。
不过现在他身处军营中,哪来的“僻静”地方?很快,他“鬼鬼祟祟”的行动就被战士们发觉了。
“指导员,傅先生在捣鼓什么呢?”一个战士向身边的指导员问道。
“不知道……看起来像是在跟谁打电话。”指导员看着也觉得纳闷。根据地有使用对讲机,不过数量并不多,部队里除了军团首长一级外,平时都是集中保管的,临战之际再配发下去,也只能配发到营团一级。他一个“小小的”连级指导员当然没有见过这东西。
“他会不会……是特务,正在用电话向他的主子汇报我们部队的情况?”战士瞎猜疑——好吧,换个说法是警觉性高。
“别瞎说,傅先生是友好人士,你忘了?就连周副主席都认识他。”指导员轻声道:“而且,你想想,他这一路走来的表现——哪儿去找这么笨的特务?”
————
“总理,你们是不是想要给常凯申一个错觉,让他以为我们每天的行进速度只有六十里,等到他合围的时候,突然加速,好一下子甩开追兵?”
“呵呵,我们的小魏同志很聪明嘛,一下子就猜中了我们的战略构想。”
对讲机那头,答话的却不是总理,而是刘总参谋长。先是肯定了魏承恭的猜测,又细说道:“据情报——当然这个情报有相当大一部分是来源于你带来的资料——由陈济棠负责以及参与修筑的第一、二、三条封锁线形同虚设。重点在第四条封锁线上:常、粤、桂、湘几个军阀合力,这一仗可是不简单,所以我们打算在突破第三道封锁线后,就以每天百里的急行军速度,甩开薛岳和余汉谋,同时在湘军,桂军完成拦截部署之前就冲破湘江防线。”
事实上,军委计划得远远不是这么简单。
“你知道就行了,别拿着乱说,听周副主席说,你的嘴可不是很严啊。”刘参谋打趣,“不说了,你好好休息吧。”
打击盗版,支持正版,请到逐浪网阅读最新内容。当前用户id:,当前用户名:
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