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618章 西出玉门关-《求生在西晋末》
第(2/3)页
这还是在凉州刺史高诩刻意控制下达到的效果,不然的话凉州人口将轻松突破百万。
最近凉州都督刘遐春风得意,近些年正由于实力不足,他才一直强按住进军西域的野心。如今有了后方全力支持,他将放开手脚大干一番。
这些年刘遐虽没有派兵进驻西域,但却暗中派了不少斥候打探消息。说他对西域各国风土人情了若指掌一点儿都不夸张,但是刘遐同样深知燕国想重返西域并不容易,很可能受到当地土著国家联合反对。
为了不过度刺激西域各国,同时又能尽快站稳脚跟,第一步刘遐打算重建西域长史府。
西域长史府,东汉延光年间设置,治柳中城(今吐鲁番境内),三国魏移治海头城(今罗布泊西北岸楼兰遗址),其主要职能是对西域实行有效管理与控制。
有关西域之名,《汉书》中有十分明确地记载:“西域以孝武时始通,本三十六国,皆在匈奴之西,乌孙之南。南北有大山。中央有河,东西六千馀里,南北千馀里。东则接汉,界以玉门、阳关,西则限以葱岭。”
当然了,从广义上讲玉门关以西,至葱岭,包括天山南北广大区域都为西域辖地。
自汉武帝时起,西域降属于汉,汉宣帝神爵二年设西域都护府,三年一替,从未间断。
直到后来中原大乱,东汉新起,西域因汉朝力量不足,加之匈奴暗中支持,由此叛乱。
公元1o7年东汉罢西域都护府,于公元123年以班子班勇为任西域长史,此后三通三绝,西域一直以长史行都护之职,并一直延至魏晋时期。
西域长史府,是魏晋两朝在西域的前哨阵地。西域长史府的规模,介于郡、县之间,同时又具有军屯的特点。整个长史府下的属官有:长史、主簿、功曹史、兵曹史;还有录事掾、仓曹掾、功曹掾、监量掾、监仓掾;铠曹、水曹、帐下将、伍百、马下、领下、消工等。
在行政上,西域长史隶属于凉州刺史,但由于凉州州治姑臧距离楼兰较远,长史府实际上是受敦煌郡守府管辖。
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燕国收复整个凉州,由于当时西域长史李柏率军入关勤王,极大削弱了长史府实力,以至于走到今天长史府已是名存实亡。
不得不说刘遐选择长史府为切入点手段极为高明,此举不容易引起西域各国警惕,等到众人反应过来时,燕国已在西域站稳了脚跟。
此次燕国重建的西域长史府与以往颇不相同,将受都督府以及刺史府双重管理。而且新的长史府完全就是一个军政俱全的机构,不但负责管理民政、实施屯田,还将招收、训练、指挥当地驻军并保护燕国在西域的利益。
总之,新的西域长史府的组织形式和职能非常完备,是燕国重返西域的先锋队。
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