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620章 太宁元年科考-《求生在西晋末》
第(2/3)页
谢奕冲着权翼微微点下头,便匆匆走向各自座位。根据考前权翼提醒,谢奕这个考场‘新丁’先仔细检查一下桌椅是否有问题,若有问题需尽早提出更换,以免耽误考试。
检查完座椅没有问题后,谢奕又仔细检查了一下笔墨,待全部都确认没有问题后,他这才有暇观察整个考场。他大致看了一眼,现考场内多数考生年龄都不大,且一眼就能看出他们皆是从燕国各大学堂毕业的士子。
这些士子在学堂时已经历过多次考试,故而神色间带着几分从容。偶然中间夹杂着几个神情紧张的士子,不用问都是像他一样的世家子弟。
随着时间推移,考场渐渐坐满了士子,很快八名监考官步入考场,其中一名监考官先举起手中考卷,向众人示意密封完好,然后当众拆开纸袋,将里面的考卷取出。
这时外面传来一阵悠扬的钟声,八名监考官开始分考卷。
谢奕拿起考卷的第一时间并未急着答题,而是按照权翼传授的经验先把名字、籍贯等信息填好。
据权翼说,每年都有不少倒霉蛋忘了填姓名,以至于最终没有成绩,他可不想因为一些小失误而耽误科考这样的大事。
填完姓名后,谢奕怀着紧张、好奇、期待等复杂的心情打开考卷浏览起来,过了好大一会儿,他才轻轻舒了一口气,然后开始奋笔疾书。
考题比谢奕预想的要简单,尤其被他视为绊脚石的算题也没有想象中那么难。其实不是考题变简单了,而是随着卫朔大力推广,算学展极为迅,已成为与儒学一样流传极广的学科,世家子弟为了通过科考,不得不下苦功夫钻研算学。
随着士子水平提高,算题不但不会成为什么拦路虎,反而会是送分的题目。毕竟在这个年代,算学即便出的再难,估计也未必赶得上现代小学生毕业考。
谢奕轻轻松松答完了前面的题目,只剩下最后一道策论题。结果他看完题目,心中便有了初步定论。说起来谢家原本也是儒学传家,只是后来为了做官,到了谢奕父亲那一代不得不转而弃儒入玄。
但好在家族底蕴还在,再加上得知燕王崇尚儒学,谢家暗中又拾起以前的传统。而谢奕仰仗家学渊源深厚,很容易就猜出卫朔所出题目的用意。
荀子此话原意讲的是德治与法治一样重要,如果让传统儒家士子来答,必然会先大大批判一番,然后搬出孔子、孟子两位圣人的言论,大大拔高一下德治地位。
但是谢奕却不会这样答题,他的目的是代表家族融入燕国,回答题目自然得以讨好燕王为目的。他深知燕王是法治的崇拜者,早在辽东之初就定下了以律法治国的理念,故而谢奕稍稍思索一下就知道自己该从哪个角度着手。
且不提正在集中精神答题的各位考生,单说卫朔在莫含、阳协的陪同下走进一个又一个考场,边视察边点头。
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