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644章 燕晋第二次争锋-《求生在西晋末》


    第(3/3)页

    “没错!当今天下虽说是燕强而晋弱,但我大晋也并非毫无还手之力。臣以为在准备不足的情况下,燕王当不会贸然南下。而今其之所以在淮北大军调动频频,多半还是为西南变局之故!”

    “陛下,您忘了吗?月前您曾暗中诏示宁州刺史王逊,要求其在燕军攻蜀时,趁机北上试探一二。若臣所料不错,应该是王刺史所为激怒了燕国,而燕王又不像在刚刚灭掉成汉后与大晋开战,只要做出一副大打出手的样子,然后逼迫晋国退让。”

    “以道徽之意,此次当有惊无险?”司马绍颇为激动道。

    “十有**会如此,纵观十多年来燕王行事风格,其讲究的是谋定而后动,绝不会在刚刚结束一场大战的情况,立即投入到另一场大战中。臣敢断言,只要陛下下旨让王逊退出所占之朱提郡,声势浩大的淮北会立即安静下来。”

    这时有个官员问了个愚蠢的问题,“既然郗大人判断燕军不是要南下江东,那为何还要归还朱提郡?”

    看到这样的蠢货,司马绍再次对选拔人才的九品中正制感到失望,同时亦坚定了在江东推行科举制的决心。不可否认九品中正制能够选拔一些如庾亮、郗鉴、王导、庾冰、应詹等大才,但更多选拔出来的却是不通俗物的废物名士。

    你让这些名士吟诗作赋、寄情山水还行,真要让他们处理政务,只能依靠寒门幕僚。

    郗鉴看了一眼那个满脸涨红的世家官员,好心解释道:“大晋不退出所占之朱提郡,燕王就不会善罢甘休。虽说燕国暂时不会南下江东,但谁又能保证其不会夺取淮南?”

    “淮南乃江东屏障,绝不能被燕国占去,不然大晋将全面陷入被动。”

    听了郗鉴的分析,司马绍终于拿定了注意,他立即吩咐中书监庾亮,让他代自己给宁州刺史王逊拟旨,让宁州兵全面从朱提撤离。

    “诸位,如今燕国愈强势,而我大晋颓势愈显,为日后计,寡人欲效仿燕国全面改革大晋,不知众卿以为如何?”

    见天子又提起改革一事,王导心中不由暗叹一口气,天子还是年轻气盛,什么事总想着一蹴而就。可惜他忘了,天下之事哪有那么容易成功,连大名鼎鼎的燕王,也是小心经营了数年才一鸣惊人。

    前段时间在土地改革上尝到了些许甜头后,让天子再也按捺不住改革的决心,近来更是频频为改革张目,要求在政治上、经济上效仿燕国对大晋进行全面改革。

    可惜天子小觑了世家力量,上次世家在土地改革上退缩,不是因为天子势大,而是世家迫于外部压力,再加上他王导从中调和,才让经过改良的新土地政策得以实施。

    王导担心天子再这么毫无顾忌的推行改革,很有可能将世家逼向绝路,到时不但无法继续推动改革,恐怕连天子人身安全也无法保证。(未完待续。)


    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