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百九十一章 莱芜铁监-《宋江大传》
第(3/3)页
安排已定,林冲命人将知府钱伯言请来,对他言道:“我早就听闻袭庆府北接泰山,境内支脉颇多,尤其是莱芜县,县内山脉富含铁矿,朝廷在此设置莱芜监,采炼钢铁,钱知府可知道莱芜监的详情?”
钱伯言道:“详情谈不上,对于莱芜监,多多少少我还是知道一些的。正如统领所说,莱芜县内多铁石,莱芜矿冶业的历史也十分悠久,有资料记载,春秋时莱芜县的铁冶已有较大规模。汉代在此设有铁官,以所产嬴铁(莱芜古称嬴)著称于世。唐朝时在这里设置了十三个铁冶,四坑十八铜冶,并且有锡出产,是全国重要的矿冶基地。周世宗时设莱芜监,主管莱芜矿冶业,本朝循周朝旧例,在此设置莱芜监,管辖莱芜三坑十八冶,元丰年间,这里有冶户千余家,采冶者更是多达数千人,每年向国家缴纳二十五万多斤铁课,当时可谓是京东路最大的冶铁基地。后来因为朝廷管理经营不善,导致大量冶户和采冶者逃亡,产量逐年下降,直到熙宁年间,王荆公主持变法,对矿冶业实行二八抽分制,才调动了矿主和采冶者的积极性,产量开始逐步回升。现在莱芜监每年向官府缴纳的铁课已经达到三十万斤,由于是按照产量的十分之二缴纳的,莱芜监的实际产铁量其实早已超过了元丰年间,每年产铁量估计不下一百四五十万斤。虽然如此,却是不及徐州利国监了,利国监自实行二八抽分制之后,铁冶发展迅猛,以致后来居上,钢铁年产量跃居京东路第一,每年至少有两百万斤的产量。”钱伯言说到这里,不禁唏嘘感叹道。
有了徐州利国监的例子在前,林冲对于莱芜监的产量并没有感到太过惊讶,莱芜矿业自战国时期就一直誉满中原,冶铁业起步很早,自然具有先发优势。徐州利国监之所以能够后来居上,赶超莱芜监,主要还是得益于白土镇石炭(也就是现在通常所称的煤)的发现,在宋朝以前,无论是取暖照明,还是铸钱矿冶,大都使用薪炭,随着可供砍伐的森林面积逐年锐减,能源问题也就成为阻碍手工业发展的主要问题。石炭的发现无疑为解决这一难题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能源,徐州利国监就是凭借这种新能源,才能够在铁冶上出现一个狂飙式的发展。莱芜监的矿冶毕竟有一千多年的底蕴,产量能够紧随徐州利国监之后才是合乎常理的。
钱伯言接着道:“莱芜监原有三坑十八冶,自熙宁年间以来,都是有各大矿主承包经营。不久前莱芜监发现了一处新矿坑,据初步勘探,此处矿坑乃是一座富矿,蕴藏大量的铁石,并且大多位于表面,极易开采,日后若是能够开炉冶炼,每年的铁产量几乎能够达到原有三坑十八冶产量的一半。由于是新近发现的,莱芜监刚刚报往京城,等待朝廷的决断,据外间传闻,朝廷似乎有意将此新坑收归国家经营,为了查访民间对此事的看法,尤其是那些大矿主的看法,朝廷前不久派了盛章前来接管莱芜监一应事务。”
林冲一脸疑惑道:“盛章?此人不是开封府尹吗?这种小事怎么能够劳动到他?”
钱伯言道:“统领有所不知,今年元宵佳节之时,有人在棘盆盛会上行刺蔡京和童贯,官家的心腹张迪更是惨死当场,据说那行刺之人正是盛章找来参加棘盆盛会节目的。此事不但惊动了圣驾,而且将蔡京和童贯都得罪了,那盛章还能落得到好?不久,就被人寻个过错参了一本,免去了他的开封府尹职位,由王革代任。盛章在朝中为官多年,官家毕竟不忍就此将他弃置不用,于是就趁着莱芜监这件事,外派他出京将功赎过。”
林冲一脸感慨道:“想不到其中还有这么多曲折,我在东京做禁军教头时,也曾识得此人,这厮与高俅走得很近,当时他可是权势熏天,不可一世得紧啊,如今到了莱芜监,也不知道有没有收敛一些?”
钱伯言连连摇头道:“盛章做惯了京官,作威作福惯了,哪里是懂得收敛的人,到了地方上愈发不可一世。此次他奉旨前来调查莱芜新坑一事,更是借此捞足了油水。听监里的人说,那些大矿主生怕朝廷将新坑收归国家经营,纷纷前来逢迎讨好这位提举大人,希望他能在朝廷里为自己多说好话,争取能在瓜分新坑时多分一杯羹,盛章是来者不拒,甚至将新坑化好区域,预估矿区优劣和产量,明码标价,以谋取私利。”
;
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