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对方主动开口,出口的第一句话,倒是让叶向阳感到意外。 示意了下自己手上那本从沉清办公室顺来的刑法讲义,叶向阳向对方确认。 见对方点头,叶向阳直接把这本书递了过去。 原来是自己手上的这本书,引起了对方的兴趣。 “谢谢!” 对方点头致谢的那一刻,叶向阳甚至怀疑自己一开始就弄错了。 被警方通缉的在逃嫌疑人,怎么可能会堂而皇之地出现在法庭的旁听席,并且正常和不认识的人交谈? 但偏偏…… 对方和悬赏通缉令上的照片,相似度太高了。 叶向阳都甚至怀疑,眼前的这人,其实就是被警方通缉那个嫌疑犯的双胞胎兄弟。 这个可能不是没有。 甚至还很大。 并且符合常理。 反倒是嫌疑犯本人出现在这里,比较魔幻。 之所以会想这么多,完全是因为场合的问题。 这里是哪里? 这里是法庭,法院啊! 被通缉的犯罪嫌疑人跑到这里来,这跟自投罗网有什么差别? 还有就是,叶向阳对这个桉子的具体细节了解太少,也不知道被通缉嫌疑人的家庭状况。 万一人家真的有双胞胎兄弟呢? 下午开庭的桉子, 涉及自己逃亡在外的双胞胎“弟弟”或“哥哥”,人家就不能来看看吗? 所知无多的情况下,就直接认定对方为通缉犯,未免有些过于草率。 出于记者的职业习惯,对任何事情的真实性,叶向往往往都是需要谨慎对待的。 当然了。 能够让叶向阳这么澹定地进行分析,主要是因为他们现在在庭审现场。 即便对方真的是被通缉的嫌疑人,想要逃跑的话,自己也能相对轻松地把对方反制住。 现场是有法警的。 换成其他的情况,叶向阳肯定第一时间联系警方,把自己掌握的情况报备上去。 叶向阳现在也准备这样做。 先把眼前的情况弄清楚,才好制定下一步的对策。 许是对方有意为之,两人目前隔着一个座位,保持了相对安全和隐私的距离。 叶向阳稍微留意下对方的情况,发现在借到那本刑法讲义后,对方直接就翻看了起来,并没有继续关注自己这边。 于是再次拿起了手机。 之前进来的时候,叶向阳已经把手机调成了静音。 第(2/3)页